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医药文化

​【杏林科普】关于“灸法”的二三事

时间:2023-08-31 发布人:小编 浏览:

  什么是“灸法”?

  灸法古称“灸焫”,又称艾灸。指以艾绒为主要材料,点燃后直接或间接熏灼体表穴位的一种治疗方法。必要时也可在艾绒中掺入少量辛温香燥的药末,以加强治疗作用。

  《黄帝内经》的《灵枢·官能》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亦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可见灸法很早就被人们所重视,由于其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养生保健,因此该疗法流传很广。

  “灸法”的功效有哪些?

  (1)温通经脉、驱散寒邪:

  灸法是利用艾火对经络穴位的温热刺激,使气血运行,以火攻邪。具有祛风寒、化瘀滞、消炎止痛,促进细胞再生,从而达到保健、养生、美容之功效。

  (2)行气活血,消瘀散结:

  对于灸法所用的艾绒,具有芳香走窜的特性,燃烧时所散发出的温热与特殊气味,能够快速的开通人体的经络,加速人体的气血循环。

  (3)温补益气,回阳固脱:

  灸法具有特殊的纯阳之性,能使人阳气足,精血充沛,固体强身,增强人体消化、循环、排泄、生殖泌尿系统机能的作用。如《内经》所讲“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4)预防疾病,保健强身:

  灸法能健身、防病、治病,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开始广泛使用艾灸法,如《庄子》中有“越人熏之以艾”,《孟子》中也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记载。历代医学著作中更比比皆是。也很好的证明了灸法有激发、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灸法”能用于哪些病?

  灸法的适应症十分广泛,按其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寒凝血滞、经络痹阻引起的各种病症,如风寒湿痹、痛经、闭经、寒疝腹痛等。

  (2)外感风寒表证及中焦虚寒、呕吐、腹痛、泄泻等。

  (3)脾肾阳虚、元气暴脱之症,如久泻、久痢、遗尿、遗精、阳痿、早泄、虚脱、休克等。

  (4)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症,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以及崩漏日久不愈等。

  (5)外科疮疡初起(用于疮疡溃久不愈,有促进愈合、生长肌肉的作用)、瘰疬、乳痈初起,各种痛症、疖肿未化脓者(可消瘀散结、拔毒泄热)等症。

  (6)气逆上冲的病症,如脚气冲心、肝阳上亢之证可灸涌泉穴调理之。

  (7)防病保健。《扁鹊心书》云:“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穴、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可见,我们祖先早已认识到并重视艾灸在防病保健中的作用了。

  (8)淡斑、生发等。

  “灸法”的禁忌症

  虽然古往今来,使用灸疗的人多之又多,方法简便又安全,但应用时仍必须注意。

  灸法仍有一些禁忌,我们在进行灸法治疗哦时应该要注意。

  (1)禁灸穴位

  古籍中记载的禁灸穴位共有47个,这些穴位多分布于面部,重要器官和浅表大血管的附近,以及皮薄肌少筋肉结聚的部位。

  因此,使用艾柱直接对着施灸,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后果。如:在头面部穴位施灸会留下疤痕太难看;大血管浅表处瘢痕灸容易损伤到血管;还有一些穴位位于手或足的掌侧,如中冲、少商、隐白,这类穴位可能在用艾条直接施灸时较疼痛,易造成损伤等。

  但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通过人体解剖学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人体各部位的结构)以及艾灸方法及技术的改进,古人所说的禁灸穴大都可以温和灸,这样既不会对机体有创伤,又能够使灸法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2)禁(慎)灸病症

  ①中医范畴内的实热证或阴虚发热病症,如高热神昏、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咯血或便血、严重贫血、急性传染性疾病,患病期间不宜艾灸。

  ②患有重病、急性传染性疾病者,严重心血管疾病伴有心功能不全者,严重贫血症患者,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明显出血性疾病等患者,均不宜艾灸。

  ③处于孕期或经期的女性,腹部、腰骶部、乳头、阴部不宜进行灸疗。

  ④皮肤过敏严重者的患处,以及过饥过饱、大汗淋漓、醉酒、身体极度疲劳甚至衰竭的状态,不宜进行灸疗。

  ⑤做过植入性手术(如心脏起搏器或金属)者、大血管处、严重糖尿病人要慎灸。

  (3)禁灸时机

  灸法不宜在过饥、过饱、大量饮酒、大渴、大汗淋漓、精神情绪过于激动、极度疲劳的情况下进行。

关于我们| 院长信箱| 合作交流|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投诉意见| 网站地图| 管理入口

地址:腾冲市腾越镇满邑社区华园三小区一号 联系电话:0875-5183672 ICP备案号:滇ICP备17007072号

设计/运营维护:国医在线运营发展中心

云南省中医医疗公众服务网·腾冲市中医医院

滇公网安备 53052202000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