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医药文化

【杏林科普】用中药养护你的“秀发”

时间:2024-05-27 发布人:小编 浏览:

  乌黑浓密的头发是东方人的审美追求,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受睡眠时间缩短、精神压力增大、环境污染和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脱发和须发早白普遍发生,且发病者年龄越来越小。经济社会的发展也让大众的健康意识大大提高,该病虽然不会直接威胁到生命,但有徘徊不去的特点,影响患者的形象,给患者带来精神压力和生活负担。

  目前现代医学还不能完全抑制脱发,对白发也束手无策,中医对脱发和白发的认识具有悠久的历史,根据中医理论,脱发是人体内脏力量的外在体现。本病表现在皮毛,却主要由脏腑气血功能紊乱引起,与肝肾和气血密切相关,肝肾不足和气血亏虚是头发早脱和早白的主要病机,肾精不足,精不成血,血不养毛,毛不长点脱落,它们的病因主要是风、湿、热和疲劳。中医临床还认为脱发主要在于:一是肺气严重不足,无法保护头发;二是肺气丧失,气血津液流失,毛发功能减退,毛发萎缩。

  许多中药复方,单味药材或某一成分均能不同程度的促进毛发生长,而中药防治脱发与西药不同在于,中药作用角度多方面,毒副作用较低。研究发现很多防治脱发和白发的中药多数为补虚药,其中补阴、补气、益精血各有侧重,另外还有祛风凉血的药物等。

  补阴药类

  女贞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木樨科常绿乔木女 贞的干燥成熟果实。性味甘、微苦、凉,归肝、肾经,具有滋补肝肾,明目乌发的功能。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须发早白。与墨旱莲配伍使用,如《医方集解》二至丸:女贞子、旱莲草,强肾阴,乌髭发。女贞子乌发作用,多通过对黑素细胞、酪氨酸酶的作用而促进黑素合成来实现。

  墨旱莲:始载于《新修本草》,为草本植物鳢肠的干燥地上部分,性甘、酸、寒,归肝、肾经。滋补肝肾,具有很好的乌须生发作用。如《新修本草》:“主血痢。针灸疮发,洪血不可止者敷之;汁涂发眉,生速而繁。”

  桑葚:始载于《新修本草》,为桑科植物桑的果穗,性 甘、酸、寒。归心、肝、肾经。可补益肝肾之阴,用于治疗肝肾不足、阴血亏虚之须发早白及脱发症,如《滇南本草》“益肾脏而固精,久服黑发明目。”;《玉楸药解》“治癃淋……秃疮。”与何首乌等配伍治疗须发早白,首乌延寿丹。民间脱发食疗方也用到桑葚,如鲜桑葚与茯苓粉、粳米、加水煮粥能治疗脱发,又如干桑葚同旱莲草、女贞子制蜜丸坚持服用,可使白发变黑。

  枸杞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茄科植物宁夏枸杞的成熟果实。性甘、平,归肝、肾经。滋肝肾之阴,可用于治疗肝肾阴虚之须发早白。如五子衍宗丸,就是用枸杞配合菟丝子等做成蜜丸,用淡盐水送服,治疗须发早白。而今,枸杞子常被用于食疗预防及治疗白发,如用首乌 30g,枸杞 60g,香油 250g,将上述食材共浸7天,然后隔水蒸熟,去渣。用药棉蘸取檫头发,每天1到3次。

  补气药类

  人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性甘、微苦,平。归肺、脾、心经。其功效为: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等。脾胃为气血化生之源,源头匮乏则发失所养而脱落;心主血脉,若血不足脉不通则发亦失所养。因此,人参不仅是滋补强壮剂,而且具有良好的生发和护发作用。现代研究发现人参茎叶皂苷可能通过促进毛囊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而促进毛发生长。

  黄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性甘,微温。归脾、肺经。具有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等功效。为补气之要药。气虚不足则发无以生,补益气血有助于生发。黄芪具有良好的生发作用。

  益精血药类

  何首乌:始载于《何首乌传》,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块根。性苦,甘,涩,微温。归肝、心、肾经。以黑豆煮汁拌蒸,晒后变为黑色,称制首乌。制首乌具有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之功效。是治疗白发的常用药。如《本草纲目》:“…,能养血益肝,固精益肾,健筋骨,乌髭发,为滋补良药”。治疗肝肾精血亏虚,须发早白,常配伍枸杞子、菟丝子、当归、牛膝等药,如《医方集解》七宝美髯丹。

  熟地黄:始载于《本草拾遗》,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性甘,微温,归肝、肾经,为滋阴补血、益精填髓之要药。用于治疗阴血亏虚之白发,如《本草纲目》:“填骨髓……黑须发 ”。与山药、山萸肉等合用,如《金匮要略》六味地黄丸。熟地黄为治疗肾虚白发的常用药。

  祛风凉血药类

  侧柏叶:始载于《名医别录》,为乔本植物侧柏的干燥树梢及叶。性苦、涩、微寒,归肺、肝、脾经。本品寒凉入血而祛风,古谓能“黑润鬓发”,有生发乌发之效,适用于血热脱发、须发早白。常外用治疗脱发,如《千金方》以生柏叶、附子研末,猪脂为丸,入汤中洗头,治脱发。

关于我们| 院长信箱| 合作交流|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投诉意见| 网站地图| 管理入口

地址:腾冲市西源街道观音塘社区南诏小区196号 联系电话:0875-5183672 ICP备案号:滇ICP备17007072号

设计/运营维护:国医在线运营发展中心

云南省中医医疗公众服务网·腾冲市中医医院

滇公网安备 53052202000222号